国际条约
关于制止非法劫持航空器的公约
(1970年12月16日)
前 言
本公约各缔约国
考虑到非法劫持或控制飞行中的航空器的行为危及人身和财产的安全,严重影响航班
的经营,并损害世界人民对民用航空安全的信任;
考虑到发生这些行为是令人严重关切的事情;
考虑到为了防止这类行为,迫切需要规定适当的措施以惩罚罪犯;
协议如下:
第一条
凡在飞行中的航空器内的任何人:
(甲)用暴力或用暴力威胁,或用任何其他恐吓方式,非法劫持或控制该航空器,或
企图从事任何这种行为,或
(乙)是从事或企图从事任何这种行为的人的同犯,即是犯有罪行(以下称为“罪
行”)。
第二条
各缔约国承允对上述罪行给予严厉惩罚。
第三条
一、在本公约中,航空器从装载完毕、机舱外部各门均已关闭时起,直至打开任一机
舱门以便卸载时为止,应被认为是在飞行中。航空器强迫降落时,在主管当局接管对该航
空器及其所载人员和财产的责任前,应被认为仍在飞行中。
二、本公约不适用于供军事、海关或警察用的航空器。
三、本公约仅适用于在其内发生罪行的航空器的起飞地点或实际降落地点是在该航空
器登记国领土以外,不论该航空器是从事国际飞行或国内飞行。
四、对于第五条所指的情况,如在其内发生罪行的航空器的起飞地点或实际降落地点
是在同一个国家的领土内,而这一国家又是该条所指国家之一,则本公约不适用。
五、尽管有本条第三、第四款的规定,如罪犯或被指称的罪犯在该航空器登记国以外
的一国领土内被发现,则不论该航空器的起飞地点或实际降落地点在何处,均应适用第六、
七、八条和第十条。
第四条
一、在下列情况下,各缔约国应采取必要措施,对罪行和对被指称的罪犯对旅客或机
组所犯的同该罪行有关的任何其他暴力行为,实施管辖权:
(甲)罪行是在该国登记的航空器内发生的;
(乙)在其内发生罪行的航空器在该国降落时被指称的罪犯仍在该航空器内;
(丙)罪行是在租来时不带机组的航空器内发生的,而承租人的主要营业地,或如承
租人没有这种营业地,则其永久居所,是在该国。
二、当被指称的罪犯在缔约国领土内,而该国未按第八条的规定将此人引渡给本条第
一款所指的任一国家时,该缔约国应同样采取必要措施,对这种罪行实施管辖权。
三、本公约不排斥根据本国法行使任何刑事管辖权。
第五条
如缔约各国成立航空运输联营组织或国际经营机构,而其使用的航空器需进行联合登
记或国际登记时,则这些缔约国应通过适当方法在它们之间为每一航空器指定一个国家,
该国为本公约的目的,应行使管辖权并具有登记国的性质,并应将此项指定通知国际民用
航空组织,由该组织将上述通知转告本公约所有缔约国。
第六条
一、罪犯或被指称的罪犯所在的任一缔约国在判明情况有此需要时,应将该人拘留或
采取其他措施以保证该人留在境内。这种拘留和其他措施应符合该国的法律规定,但是只
有在为了提出刑事诉讼或引渡程序所必要的期间内,才可继续保持这些措施。
二、该国应立即对事实进行初步调查。
三、对根据本条第一款予以拘留的任何人应向其提供协助,以便其立即与其本国最近
的合格代表联系。
四、当一国根据本条规定将某人拘留时,它应将拘留该人和应予拘留的情况立即通知
航空器登记国、第四条第一款(丙)项所指国家和被拘留人的国籍所属国,如果认为适当,
并通知其他有关国家。按照本条第二款规定进行初步调查的国家,应尽速将调查结果通知
上述各国,并说明它是否意欲行使管辖权。
第七条
在其境内发现被指称的罪犯的缔约国,如不将此人引渡,则不论罪行是否在其境内发
生,应无例外地将此案件提交其主管当局以便起诉。该当局应按照本国法律以对待任何严
重性质的普通罪行案件的同样方式作出决定。
第八条
一、前述罪行应看作是包括在缔约各国间现有引渡条约中的一种可引渡的罪行。缔约
各国承允将此种罪行作为一种可引渡的罪行列入它们之间将要缔结的每一项引渡条约中。
二、如一缔约国规定只有在订有引渡条约的条件下才可以引渡,而当该缔约国接到未
与其订有引渡条约的另一缔约国的引渡要求时,可以自行决定认为本公约是对该罪行进行
引渡的法律根据。引渡应遵照被要求国法律规定的其他条件。
三、缔约各国如没有规定只有在订有引渡条约时才可引渡,则在遵照被要求国法律规
定的条件下,承认上述罪行是它们之间可引渡的罪行。
四、为在缔约各国间的引渡的目的,罪行应看作不仅是发生在所发生的地点,而且也
是发生在根据第四条第一款要求实施其管辖权的国家领土上。
第九条
一、当第一条(甲)款所指的任何行为已经发生或行将发生时,缔约各国应采取一切
适当措施以恢复或维护合法机长对航空器的控制。
二、在前款情况下,航空器或其旅客或机组所在的任何缔约国应对旅客和机组继续其
旅行尽速提供方便,并应将航空器和所载货物不迟延地交还给合法的所有人。
第十条
一、缔约各国对第四条所指罪行和其他行为提出的刑事诉讼,应相互给予最大程度的
协助。在任何情况下,都应适用被要求国的法律。
二、本条第一款的规定,不应影响因任何其他双边或多边条约在刑事问题上全部地或
部分地规定或将规定的相互协助而承担的义务。
第十一条
各缔约国应遵照其本国法尽快地向国际民用航空组织理事会就下列各项报告它所掌
握的任何有关情况:
(甲)犯罪的情况;
(乙)根据第九条采取的行动;
(丙)对罪犯或被指称的罪犯所采取的措施,特别是任何引渡程序或其他法律程序的
结果。
第十二条
一、如两个或几个缔约国之间对本公约的解释或应用发生争端而不能以谈判解决时,
经其中一方的要求,应交付仲裁。如果在要求仲裁之日起六个月内,当事国对仲裁的组成
不能达成协议,任何一方可按照国际法院规约,要求将争端提交国际法院。
二、每个国家在签字、批准或加入本公约时,可以声明该国不受前款规定的约束。其
他缔约国对于任何作出这种保留的缔约国,也不受前款规定的约束。
三、按照前款规定作出保留的任何缔约国,可以在任何时候通知保存国政府撤销这一
保留。
第十三条
一、本公约于1970年12月16日在海牙开放,听任1970年12月1日到16日在海牙
举行的国际航空法会议(以下称为海牙会议)的参加国签字。1970年12月31日后,本公
约将在莫斯科、伦敦和华盛顿向所有国家开放签字。在本公约根据本条第三款开始生效前
未在本公约上签字的任何国家,可在任何时候加入本公约。
二、本公约须经签字国批准。批准书和加入书应交存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大
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以及美利坚合众国政府,这些政府被指定为保存国政府。
三、本公约应于参加海牙会议的在本公约上签字的十个国家交存批准书后三十天生
效。
四、对其他国家,本公约应于本条第三款规定生效之日,或在它们交存批准书或加入
书后三十天生效,以两者中较晚的一个日期为准。
五、保存国政府应迅速将每一签字日期、每一批准书或加入书交存日期、本公约开始
生效日期以及其他通知事项通知所有签字国和加入国。
六、本公约一经生效,应由保存国政府根据联合国宪章第一百零二条和国际民用航空
公约(1944年芝加哥)第八十三条进行登记。
第十四条
一、任何缔约国可以书面通知保存国政府退出本公约。
二、退出应于保存国政府接到通知之日起六个月后生效。
下列签字的全权代表,经各自政府正式授权在本公约上签字,以资证明。
1970年12月16日订于海牙,正本一式三份,每份都用英文、法文、俄文和西班牙文
四种有效文本写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