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习作
民营企业凭借其在市场经济中的优势地位和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不断发展壮大,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当前民营经济在我国整个宏观经济架构中成为各种所有制经济中对GDP贡献率最大、最活跃的因素。
在民营企业可选择的体制中上市公司具有的融资能力最强,这也是企业争相上市的主要原因所在。上市对民营企业本身而言,在融资、提高知名度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对活跃我国资本市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民营企业上市有利于提高企业股份的流动性,使股东的股份可以买卖和套现,有助于企业规范结构和管理,使企业能更快、更容易地集资和融资,有利于企业的兼并、资产重组和收购,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公众形象及对客户的信誉,提高公众市值评估,有助于企业获得银行贷款,便于企业向员工发行福利股票,使员工的积极性与企业利益紧密联系,使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如果说主板市场主要解决国有企业转制问题,则创业板市场主要解决家族式管理体制怎么转向现代股份公司。民营企业上市要面临多种结构转变,这些转变对民营企业的发展各有利弊。
首先,股权结构转变必定带来股权的稀释问题,但同时也明确了企业的产权制度,使融资走向规范化。此外,股权的稀释有助于企业分化风险,企业从原来的家族制企业转变为公众型公司,向市场投资者转移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其次,治理结构转变使“一言堂”的管理方式转变为民主化决策,要按照章程、规矩办事,对于民营企业来讲降低了决策的效率并有失去控制权的危险,但个人决策明显已不适合企业的发展要求,建立科学的治理结构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同时可以引进高层次的管理和财务人才。
再次是体制转变。上市前的民营企业往往存在着“暗箱操作”和经营秘密,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些民营企业的竞争优势。上市后投资者通过“用手投票”和“用脚投票”迫使上市公司必须按照监管规则建立起一套科学有序、行之有效的管理框架,接受来自外部的严密监管,这就意味着民营企业要对上述提到的竞争优势进行取舍甚至是全部放弃。但规范化的操作有助于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的组织和管理水平。
论文从实用性出发,结合修订后的《公司法》、《证券法》以及《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等证券市场的新规则和作者在实习期间的切身体会,从上市涉及法律规定切入,对民营企业在国内证券市场上市现状、发展趋势、上市操作过程中涉及到的法律条件、程序、存在的内部及外部条件限制及法律、制度障碍等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民营企业选择在不同市场上市进行思考并提出了一些个人观点及建议。
本文对上市公司的概念、特征、法定条件、上市法定程序等做了简单介绍,作为对民营企业上市法律问题分析的基础。民营企业上市可选择的方式主要有发行上市与买壳上市两种,民营企业上市可选择的地点有很多,境内证券市场有主板市场、中小板市场,还有即将推出的创业板市场。海外市场有香港证券市场、美国证券市场、新加坡证券市场、伦敦证券交易所等市场。中国民营企业到海外市场上市面临着各国间的法律及文化差异,各国证券市场对上市企业的条件和程序要求各有不同,且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需要克服更多的困难和障碍,上市过程比国内上市复杂得多。限于文章篇幅,本文仅针对民营企业在国内证券市场的上市选择进行了相关分析。
拟上市民营企业在主板发行上市有很大难度,面临着很多制度上的障碍,要克服很多内部的缺陷和外部的限制。内部缺陷如公司治理结构上存在缺陷,上市准备不足,改制质量也有待提高等;外部条件的限制有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资本市场体系不健全以及政府行政化资本战略背景等。民营企业在中小板、创业板上市要遵循各个市场的特别规定,也存在一些法律条件上的限制。
深交所创业板市场的即将推出为民营企业的上市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新机遇。经过综合分析比较,创业板市场与主板市场及其他市场相比具有特殊的制度优惠,就目前形势而言,在创业板市场上市才是民营企业的最佳选择。创业板市场的适时推出,将极大地调动民营企业上市融资的积极性,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资本环境,最终推动社会经济更好更快的的发展。